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互融共促/王泗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04:38:50  浏览:972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互融共促

重庆市铜梁县公安局 王泗友
  
按照县委“思想大解放、精神大振奋、作风大转变、经济大发展”的大讨论思路,全面落实县委提出的各项任务,任务艰巨,头绪纷繁,时间紧迫,需要我们随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概括起来说,正确看待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搞经济建设不忽视社会稳定,抓社会稳定不冲淡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协调统一、互融共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最终实现经济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
解放思想,就是要提倡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理直气壮地做好公安工作;振奋精神,就是要提倡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群策群力,以高昂的士气、百倍的干劲,当好维护稳定的排头兵;转变作风,就是要以务实、创新、勤政、为民。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警察的积极性,把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建设和发展。
解放大思想,振奋大精神,转变大作风,其落脚点就是推动经济大发展,四者互为因果,互为表里,互融共促,相辅相成。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公安工作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应当贯穿到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和全过程。面对新的世纪,我们肩负着党的嘱托,人民的企盼,任重道远,大有可为。要求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进取心,旺盛的创造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经受新的考验,迎接新的战斗,夺取新的胜利,开创新的局面。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永无止境。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和建设在推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要求我们在解放思想上狠下功夫,迎接新挑战,实现新突破。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尽管每个人主观上都不愿意充当思想僵化、因循守旧、落伍于时代的角色,但有的人在行动上却常常出现偏差,比较突出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遇事不看是否符合“三个代表”要求,而是贴政治“标签”;办事不是先允许实践和探索,而是先看本本上有没有 “教导”;干事不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制宜,而是先看别人干了没有,是否有过“先例”,是否超过了“常规”;布置和指导工作,不考虑事物的多样性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分析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实际存在的差异,不研究各地各单位的具体特点,往往是一个要求、一个模式往下套。所有这些,严重地妨碍了工作,制约了发展,影响了建设,是必须努力克服的。
解放思想主要有两个重要环节,一个是旧习惯、旧框子、旧思维方式的束缚,是否敢于挑战。一个是在“敢”的基础上,能够真的冲破旧习惯,打破老框子,建立新思维。这两个环节,通俗讲就是“敢”与“能”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解放思想。只有在有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原则性和灵活性,创造性和规范性,风险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才能完成解放思想的任务。
解放思想要在一些陈规陋矩基础上实现工作创新,但最基本的原则还必须遵守,否则就会陷入思想解放的误区,甚至是禁区。解放思想讲求“敢”字当头,要敢于大胆的闯,大胆地试,但“闯”、“试”都必须适应在科学规划与论证的基础上,解放思想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的一种自觉的、理智的行为。不讲究科学性的解放思想只能是胡思乱想,而且必将遭受损失。解放思想需要创造性,要打破原有观念的束缚,要突破旧的框子,实现推陈出新,但应注意不是所有的框子都要打破,也不能同时将所有的框子都打破。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既要不丢掉“老祖宗”,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讲新话,顺应时代进步潮流,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如果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谈不上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就会陷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在实践中勇于进行理论创新、思想创新,才能“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推动经济建设。
二、振奋精神、凝聚人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要开创全县各项工作新局面,首先要振奋精神。只有振奋精神,才能够形成同心同德的政治局面和社会氛围,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努力和成果才能彰显它的本质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是为了使大多数人民群众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精神状态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的环境和氛围,是要相互感染和影响的。
只有振奋精神,才能够有清正廉洁的党风和淳朴友善的民风,才能实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振奋精神,必须是思想上和政治上没有包袱和负担。没有包袱当然是好事情,有包袱能够主动放下包袱,解开包袱,同样可以使自己的精神振奋起来。
振奋精神需要一种革命激情。革命激情是一种发自内心推动我们事业前进的精神力量。铜梁的发展,铜梁的强盛,需要昂扬向上、不懈奋斗的精神,而这种精神需要激情去点燃、去推动。如果丧失了革命激情和建设的激情,就会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就会对工作无所作为。因此,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激情是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精神源泉,是铜梁发展、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不竭动力。
振奋精神要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要自我加压、艰苦奋斗、埋头实干。但也有个别民警精神不振、状态不佳、干劲不足、工作不实,或者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和困难就失去方向、彷徨犹豫、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因此,在目前我局要求党员民警振奋精神,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是当前全县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明年工作开好局的前提和保证。只要全县党员干部思想统一了,精神振奋了,就预示着铜梁县的工作新气象、新局面的到来。
三、转变作风、求真务实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保证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回顾八十年来我们党所走过的历程,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之所以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具有崇高的威望和巨大的凝聚力,关键是我们党以优良的作风,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转变作风,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心向背是任何政党和政治集团取得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古人讲,“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在我国历史上,一些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尽管原因不尽相同,但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即民为国之本,国以民而存;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转变作风,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归结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各方面工作有没有新的改进,群众工作和生活的状况有没有新的改善,是检验作风好不好的重要标准。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大而化之,坐而论道,而应该体现在一些很具体很实在的事情上。群众往往通过自己所关心的事情是否解决,来看自身利益是否得到维护和实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都是我们应当关心的事。尤其要从那些群众最关注、最盼望、最不满意、最急需办的事抓起。要办多数人受益的事,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得到实惠;要办群众最急需的事,使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要办长远起作用的事,使群众从更长远更大的方面受益;要办促进精神文明的事,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办实事要办得及时,办得实在,办得到位,办得让群众满意。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利益。因为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
转变作风,必须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体察民情,就是切身感受群众的现实生活状况,感受他们的温饱冷暖;了解民意,就是知道他们想什么,盼什么,希望我们做什么;集中民智,就是到群众中去求计问策,把群众的智慧集中于我们所作的决定和决策之中;珍惜民力,就是尊重群众的劳动,珍惜人民的钱财,不干劳民伤财的事,集中力量办大事。要做到这些,坐在办公室里“坐”不出来,趴在文件堆里“看”不出来,泡在会议上“泡”不出来,山珍海味的餐桌上“品”不出来。只有到基层去,到第一线去,到群众中去,真正扎下去,沉下去,身入、心入、情入,才能知道群众怎么想,自己怎么干;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能走马观花,道听途说。尤其不能只听一两次汇报就断定一个干部水平的高低,只看一两个户的收入就断定一个地方的贫富,只看一两个“景点”就评判一个地方工作的优劣,努力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主观随意性。
转变作风,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抓作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制度。制度是要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矩,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为规范,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建设。几年来,我们通过扎扎实实抓好机关作风建设,使机关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把机关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任务来抓,继续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增加办事透明度,为市民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服务,不断推进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是全县人民的共同目标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改革是动力,发展是方向,稳定是前提。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政权建设的高度出发,把确保铜梁政治稳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以发展的眼光认识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发展的思路解决新矛盾、取得新突破,努力维护铜梁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以实现县委提出的“创建平安社区,建设平安铜梁”为目标,突出主业,不断提高打击犯罪的专业化水平。充分认识社会治安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反复性,本着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什么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解决什么治安问题;什么方式有效,就采取什么方式的原则,不断调整和改进打击工作策略,确保社会稳定、人心安定。
一是要旗帜鲜明、针锋相对地同各种敌对势力作斗争。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活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和阴谋活动,深化与"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掌握斗争主动权,坚持露头就打、除恶务尽的原则,有效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锲而不舍地做好深挖打击、教育转化和宣传揭批工作,对全县原"法轮功"习练人员特别是骨干分子逐一落实监控和帮教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利用和针对信息网络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三个零目标"的实现。
二是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要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主动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要不断完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预案,将行之有效的处置原则、工作措施和成功经验,以预案的形式固定下来,转化为日常的工作措施。要加强对上访重点人员的日常控制,落实对重点地区、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期间的防控。在现场处置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两个坚持、严格三个慎用、立足三个出发点、保证四个不允许、把握一个时机、做到两个坚决”。具体讲就是:坚持依法办事,坚持按政策办事;严格执行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的规定;立足于争取大多数群众,立足于缓解矛盾,立足于防止发生连锁反应;不允许堵塞党政机关、不允许阻塞交通、不允许拦截车辆、不允许发生极端行为;对冲击党政机关、堵塞公路、拦截车辆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事件,对插手群体性事件的敌对势力,对策划、组织和指挥闹事的敌对分子,对借机打砸抢的犯罪分子,对在重点地区采取极端行为、制造影响的上访滋事人员,要果断制止,及时收集、固定证据,选择适当时机,依法严厉打击;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在具体的处置过程中,结合现场实际,加强对现场情况的了解、掌握和取证,区分性质,讲究策略,冷静稳妥地做好处置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扎扎实实地做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
三是加快应急处突队伍建设。我们将按照“二十公”会议和重庆市“一公会”精神,在已有的110接处警基础上,结合实际,深入研究,统筹考虑,尽快组建指挥中心,以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和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目标,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应急处突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权限和职责,制定并不断完善处置各类应急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的工作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战演练,并优先为处突力量配置现代化的通信设备、交通工具等装备,形成指挥有力、警令畅通、反应灵敏、训练有素、运转高效的应急队伍,努力形成新的应急快速反应机制,不断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恐怖事件的能力,更好地维护铜梁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制定《铜梁县公安局应急分队工作方案》,把工作职责和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四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建立经常性的“严打”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打击整治行动,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继续加大“打黑除恶”斗争力度,全面清理摸排发现黑恶势力犯罪活动,及时打掉危害大、影响大的系列犯罪、职业犯罪和团伙犯罪,及时打掉危害一方、作恶多端的流氓恶势力,及时侦破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案件,要把集中统一行动与日常打击犯罪有机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充分体现“严打”精神,逐步建立和完善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坚决把犯罪分子的气焰压下去,努力发现、侦办深层次的黑恶势力,确保一方平安。
五是是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预防、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深入贯彻《重庆市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全面落实企业和内部单位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完善防范体系。进一步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社区,建设平安铜梁”主题活动,将安全文明小区、平安大道、无毒社区等创建活动精心规划,按照《2006年政法工作要点》要求,努力实现年度目标,力争三年内把铜梁建设全市治安秩序最好的地区。
六是以维护全县经济安全、强化经侦基础工作和规范化建设为着力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我县经济犯罪活动的特点,把职务侵占、商业受贿、两虚一逃、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经济犯罪作为打击重点,明确工作思路,认真开展案前调查,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加强经济犯罪侦查破案工作。重点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扰乱金融秩序、金融诈骗、涉税、妨害公司企业管理秩序、扰乱市场秩序等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建立健全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的预警机制、办案协作机制,提高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的水平。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城中村改造暂行规定的通知

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城中村改造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

《贵阳市城中村改造暂行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贵阳市城中村改造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城中村是指在地域上已经进入城区,但住户户籍、土地权属等方面仍然保留农村体制的聚居地。所称城中村改造,是指根据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中村进行综合改造的行为。

第三条 本市中心城区123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适用本办法。中心城区以外的区域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 城中村改造应坚持“城乡统筹、立足市情;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市区联动、以区为主;一村一策、安置优先;科学规划、成片改造”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解决村民的生产和生活保障问题。

第五条 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棚改办”)负责全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工作,各区人民政府应设置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实施本辖区内城中村改造工作。

第六条 城中村改造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储备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并结合周边棚户区、旧城改造,由市棚改办会同市规划局编制成片的改造专项规划,按法定程序批准后组织实施。

城中村改造实行计划管理。市棚改办牵头制定全市棚户区年度改造计划;各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应纳入全市城中村改造计划,各区根据贵阳市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确定的改造范围,制订本辖区城中村年度改造计划,经市棚改办审查,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 市棚改办负责统筹协调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城中村改造相关工作;指导、检查、考评各区城中村改造工作。同时,建立申办事项的绿色通道。一是建立联合审批会议制度,根据改造项目需要,不定期组织召开联合审批会议,集中议定行政审批事项;二是建立专管、专办员办事制度,对改造项目的相关行政审批手续由相关职能部门指定或派驻专管员专门负责,市棚改办专办员协助各职能部门专管员进行办理,确保按承诺的时限办结。

第八条 改造项目分为市管项目和区管项目。市管项目是指重点地区、重点地段、重要交通走廊、重点景观区域及对城市经济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市管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为区管项目。

市管项目由市人民政府确定并统一组织实施,涉及用地纳入市土地矿产资源储备中心储备,以公开方式确定具体实施单位。

区管项目由区人民政府和市棚改办申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自行筹资组织实施。



第二章 目标任务和改造方式



第九条 “十二五”期末,全面完成城中村3000万平方米改造计划。

第十条 城中村改造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吸引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实施城中村改造。

第十一条 城中村所在地有实力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作为实施主体单位独立实施城中村改造。



第三章 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 城中村改造项目在符合相关规划和强制性规范的前提下,可根据实地情况,按照“高容积率、低密度”原则,放宽规划指标限制,拆建比可达1∶3.5以上。

第十三条 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村民居住安置用地可按行政划拨或协议方式供应,以划拨方式供应的村民居住安置用地,补交土地出让金后其房屋可上市交易;涉及村民生产、生活保障项目用地和公共设施配套项目用地可按协议方式供应。

第十四条 由城中村所在地有实力的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实施主体单位独立实施城中村改造的项目,在符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成片改造的前提下,可以直接在集体建设用地上进行城中村改造。发改、规划、国土、住建、环保等部门应积极配合办理手续。

第十五条 城中村改造项目土地出让价款可以在1年内2次分期支付,但须在申请预售之前全部交清。出让金按国家规定扣除计提部分外,安排市级财政的80%用于城中村改造市政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20%作为城中村改造补助奖励基金,由市、区财政统筹预算安排。

第十六条 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住房涉及的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参照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其配套商品房涉及的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参照保障性住房政策执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房屋初次交易费、房屋土地权属初次登记费等其他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按标准的30%缴纳,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散装水泥专项基金等各类政府性基金按规定缴纳。以上税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先征后返。

第十七条 对土地附加值低、商业开发价值不大,且单独改造困难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经市政府批准,与中心城区范围内其他开发价值较好的地块捆绑统一实施。

第十八条 以上优惠政策由市政府按“一事一议”原则确定。



第四章 土地处置与征收补偿



第十九条 实施城中村改造涉及集体建设用地的,可经市人民政府直接确权转为国有建设用地。

第二十条 各区人民政府作为征收主体,成立征收部门依法对城中村改造地块组织征收与补偿工作。征收范围一经确定,必须先行对村民房屋进行确权。

第二十一条 城中村改造安置采取货币补偿、房屋产权调换两种方式,房屋产权调换以原地回迁安置为主。

将中心城区已建成尚未分配的公租房用于城中村改造被征收人过渡。


第五章 项目实施



第二十二条 城中村改造项目必须先行建设安置房,确保村民安置后再进行经营性开发,并按规定期限完成配套项目。

第二十三条 各区组织编制的城中村改造方案,组织实施主体应充分尊重民意,保障村民合法权益,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经市棚改办审查报市政府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行政划拨或协议出让方式供地建设的城中村改造房屋,实行国家和个人共有产权制度,个人通过补交土地出让金后取得全部产权。



第六章 监督奖励



第二十五条 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要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和相关技术规范,注重节能环保,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职、监管到位,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第二十六条 城中村改造实施主体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改造方案实施改造;实施改造过程中确需变更的,须按原程序报批;未按批准的改造方案实施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 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民事纠纷的,由所在区协调处理,有关部门积极协助,经协调处理仍不能解决争端的,由有关当事人依照约定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或提请仲裁委员会仲裁。

第二十八条 各区要切实加大对违法建设活动的管控和处置力度,杜绝新的违法建设活动。对拟实施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要立即对涉及区域进行现状控制,并明确责任、严格奖惩,依法从严查处、控制违法建设行为。因违法建设严重影响项目建设的,要按规定和程序实施问责。

第二十九条 城中村改造管理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第三十条 城中村改造项目实行目标管理,对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相关单位和工作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十一条 市督办督查局会同市监察局、市棚改办对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督促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实施主体(相关单位)和区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由市棚改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各区政府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中心城区以外的其他区域城中村改造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之前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江门市企业工资支付监控管理办法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政府


江门市企业工资支付监控管理办法

转发市劳动局关于请予审核发布《江门市企业工资支付监控管理办法》的请示的通知


市高新区管委会,各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市劳动局《关于请予审核发布〈江门市企业工资支付监控管理办法〉的请示》(江劳法字[2000]03号)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年十月十六日


关于请予审核发布《江门市企业工资支付监控管理办法》的请示

江劳法字[2000]03号


市政府:

  目前,由于企业工资支付行为不够规范,引致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情况比较严重,去年以来,我市企业发生拖欠劳动者工资案件共502宗,拖欠工资3773.9万元,被拖欠工资职工人数13039人,全市因拖欠工资引发集体上访、罢工事件共116宗,严重影响了我市的社会稳定。

  为了规范企业的工资支付行为,及时妥善处理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问题,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我市的社会稳定,创造更好的招商引资环境,我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参考省内兄弟市的做法,代拟订了《江门市企业工资支付监控管理办法》,现报上,请予以审核发布实施。

   江门市劳动局



江门市企业工资支付监控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的工资支付行为,及时妥善处理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问题,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工资支付监控管理是指劳动部门依法对企业支付工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无故克扣和拖欠工资的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必要时依法予以处罚的执法行为。工资支付监控管理包括定期检查、随时抽查和专案调查等方式。
 
  第三条 工资支付监控的对象为本市范围内的企业,其中监控重点是:

  (一)已发生拖欠工资的企业;

  (二)生产经营困难,已出现拖欠租金、水电费等情况的企业;

  (三)固定资产投资少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四)租赁场地经营的企业。

  第四条 工资支付监控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必须依照《劳动法》规定以货币形式足额发放劳动者工资;

  (二)工资必须在企业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且每月至少支付一次;

  (三)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江门市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四)企业应按规定发放加班工资;

  (五)企业不得克扣或拖欠劳动者工资。
 
  第五条 本办法由我市各级劳动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各级公安、法院、工商、经委、交委、建委、外经委、农委、财贸委、银行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 
  第六条 企业招用劳动者,应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明确劳动者的工资支付办法和工资支付时间。
 
  第七条 企业应制订工资支付制度,明确工资支付的项目、水平、形式、对象、时间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企业制定、修改、废止工资支付制度,应当事先听取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的意见,并应向劳动者公布,同时抄报当地劳动部门备案。
 
  第八条 企业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委托其亲属或他人代领。企业内部的承包者不得代领劳动者的工资。
 
  第九条 企业应与劳动者约定日期支付工资。如有特殊情况延期支付工资的,必须征得劳动者同意,并报告当地劳动部门。
 
  第十条 企业工资支付应当有发放单位、工资数额、发放时间、发放对象姓名及领取者签名等书面记录,且一式两份,保存两年以上备查。企业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具备上述书面记录的劳动者个人工资清单。
 
  第十一条 属于本办法第三条(一)、(二)类情况的企业,由当地劳动部门通知该企业在指定期间内报审工资支付表副本。市直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报主管部门初审,初审同意后向市劳动局报审;市直其他企业直接向市劳动局报审。各市、区的报审办法,由各市区政府确定。企业逾期未能足额支付工资的,应主动向报审单位报告欠发工资情况、原因和解决办法。
 
  第十二条 企业主管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和初审所属企业的工资支付表副本,发现有拖欠工资的,如实填写《企业欠发劳动者工资情况表》,及时报告当地劳动部门。
 
  第十三条 企业主管部门及劳动者发现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向当地劳动部门反映:

  (一)招用工后30天内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二)工资未按时足额发放;

  (三)企业无故将机器设备、原材料、产品搬离生产场地;

  (四)企业停业、关闭;

  (五)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生产经营负责人失踪。
 
  第十四条 企业支付劳动者工资情况纳入劳动年审。
 
  第十五条 劳动部门对企业支付工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企业应当如实介绍情况、回答提问,并提供必要的文件资料和证明。

  企业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隐匿毁灭证据以及拒绝提供必要的资料等行为,阻挠、抗拒劳动部门监督检查的,或者打击报复举报人员的,由当地劳动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 
  第十六条 对存在拖欠工资问题的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应及时介入处理,根据企业报送的工资发放原始凭证,调查核实欠薪人数和金额。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当地劳动部门依法作出《劳动行政处理决定书》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或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对拖欠工资的企业逾期既不执行《劳动行政处理决定书》,又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起诉的,劳动部门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第十七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生产经营负责人克扣、拖欠劳动者工资后逃匿的,劳动部门应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由当地政府责成企业主管部门或出租厂房、设备、场地的单位负责处理,先予支付所欠的劳动者的部分或全部工资,后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企业法定代表人或生产经营负责人的责任。必要时,可通过被拖欠工资的劳动者代表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措施。
 
  第十八条 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管理。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相互支持、紧密配合。如因不负责、互相推诿而造成监控不力,导致拖欠工资引发集体上访、罢工事件等影响生产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 
  第十九条 各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对企业报送的工资支付表副本等有关资料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
 
  第二十条 各级劳动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必须秉公执法,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得向他人泄露案情、被检查单位的商业秘密及有关的保密资料,并要为举报者保密。违法行使职权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 
  第二十一条 各市、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