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1 01:34:52  浏览:895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财政部、农业部


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004年5月10日  财农[2004]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农业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黑龙江农垦总局:
  为加强和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农科教发[2004]4号)文件精神,财政部、农业部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以下简称“培训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培训补助资金是国家设立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短期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专项资金,用于对受培训农民的学费补助,或对培训机构因降低收费标准而给予的补助。培训补助资金只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培训给予补助,在岗培训的补助不在本办法之内。
  第三条 培训补助资金由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承担,以地方财政为主。中央财政根据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确定的各省(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直属垦区,下同)示范性培训任务,平均每期每人按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重点用于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产粮大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具体的补助标准,由各地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工种等自行确定。
  第四条 培训补助资金以农民直接受益为原则,以培训券或现金等形式直接补贴给受培训农民,也可以通过降低收费标准的方式补贴给培训机构。
  第五条 培训机构须经公开招标确定或经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评审确认;收费标准须经公开招标确定或经当地财政、物价部门核定,并报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备案。
  第六条 短期培训时间一般为15~90天,具体培训时间由培训机构根据工种的不同确定,并报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备案。
  第七条 培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为目标,培训机构应保证受培训农民充分转移就业。

第二章 资金申报

  第八条 各省根据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确定下达的示范性任务,组织本省内的项目申报工作,安排培训任务。各省将确定的分县培训任务安排情况报财政部和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备案。各省要保证完成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下达的示范性任务。
  第九条 采取培训券补助方式的,基层财政部门或阳光工程办公室直接将培训券发给受培训农民,由农民作为培训学费交到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凭培训券、收费凭证和受培训农民考核合格证明等有关材料到当地财政部门申报补助资金。培训券实行实名制,不得转让使用。
  第十条 采取降低收费补助方式的,由培训机构凭项目合同书、经验收合格的受训人员名单、收费凭证等有关材料,经当地阳光工程办公室审核确认后,到当地财政部门申报补助资金。

第三章 资金拨付和使用

  第十一条 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补助资金,由财政部直接拨付到省级财政,再由省级财政结合省本级安排的资金逐级下拨,补贴给受训农民或培训机构,培训资金不切块给各部门使用。
  中央财政安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培训资金,由财政部直接拨付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排中央直属垦区的培训资金,由财政部将资金拨付到农业部,再由农业部下拨到垦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央直属垦区将中央财政补助的资金和本级财务安排的资金补贴给受训农工或培训机构。
  第十二条 当地财政部门收到培训机构的资金申请报告及经当地阳光工程办公室审核确认的项目合同书、经验收合格的受训人员名单、收费凭证等有关材料,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向培训机构拨付补助资金。
  第十三条 培训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培训机构的基本建设、培训条件建设和技能资格鉴定开支,不得用于有关管理部门的项目工作经费等。培训项目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另行给予适当安排。


第四章 资金管理与监督

  第十四条 培训机构不得因财政给予补助而借机提高收费标准,增加受培训农民的学费负担。
  第十五条 培训项目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基层财政部门要设立培训补助资金专账。
  第十六条 建立项目公示制度。当地阳光工程办公室要对培训机构、培训任务、受训人员、收费标准、资金补助及使用、转移就业等情况进行公示。
  第十七条 培训机构要建立农民培训台账和农民转移就业台账,报当地财政部门和阳光工程办公室备案、备查。对受培训农民转移就业率低于80%的培训机构,将取消下年度参与申报“阳光工程”项目的资格。
  第十八条 受培训农民领取培训补助现金或培训券时,要登记身份证号和联系电话,并要有签字、签章(手印)。
  第十九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向上一级财政部门上报培训工作的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省级财政部门应于次年3月份前将本省培训工作的完成情况、资金安排及使用情况等上报财政部。
  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阳光工程办公室要设立举报电话,会同同级行政监察部门认真查证落实举报事项,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及时严肃查处。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依法加强培训补助资金的监督检查,配合审计等有关部门做好审计、检查、稽查工作。
  第二十二条 对骗取、套取、挪用、贪污培训补助资金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其直接责任人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直属垦区财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若干规定

广东省广州市政府


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若干规定
广州市政府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同意)

规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办法》,取缔无证生产、经营药品,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特作如下规定:
一、凡在广州地区开办药品生产企业,申办单位必须向市医药局和卫生局提出立项申请,经初审同意后,由市医药局、市卫生局分别报省医药局审查同意和省卫生厅审批发给《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凭《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到市工商局领取《营业执照》后才能生产药品。
药品生产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进行,所需的原料、辅料以及直接接触药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产品须经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
药品生产企业开办厂外加工点加工生产药品的,按《广州市药厂发外加工点管理规定》报广州市卫生局审批。加工点不准接受个人或商业部门来料加工或分装;如接受医疗单位加工或分装的,须报广州市卫生局批准后方可进行。
药品生产企业不得向私人及不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销售药品。
二、凡在广州市地区开办药品经营批发业务的企业必须向市医药局和市卫生局提出申请,经市医药局和市卫生局初验合格后,分别报省医药局审查同意和省卫生厅审批发给《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凭《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到市工商局领取《营业执照》后方能经营药品批发业务。
凡在广州地区开办药品经营零售业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必须向市医药局和所在地卫生局提出申请,经市医药局审查同意后,由所在地卫生局审批发给《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凭《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到所在地工商局领取《营业执照》后,方能经营药品零售业务。
三、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个人在本市租赁宾馆、酒店、招待所、出租屋待设点开展药品经销活动的,均须按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程序,重新申办《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否则按无证经营药品论处。
四、医药批发部门和零售药店对购进的药品,必须把好质量验收关,凡假药、劣药和无厂名、无药品批准文号、无注册商标的药品,以及宣传疗效的食品饮料、化妆品,不得收购、经营;未经口岸药检部门检验合格的进口药品,不得收购、销售。
医药批发部门不得从个体药贩(药农除外)及不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购进药品;不准由个人承包经营;不得为个体药贩及不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代开销售发票。
零售药店必须严格按照《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中核准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不得批发药品和超范围经营药品。
五、医疗单位购进药品应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对假劣药品和无厂名、无药品批准文号、无注册商标的药品,以及未经口岸药检部门检验合格的进口药品,不得购进及使用。不得从私人及不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购进药品。
医疗单位如需生产制剂的,必须按规定申领《医院制剂许可证》。并应严格按照制剂操作规程生产,产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制剂不得进入市场销售或变相销售。
六、广州地区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可以出售中药材,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但单位和个人在场内经营非属自采、自种、自销中药材的,须按规定申领《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否则,按无证经营药品论处。
七、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查处假药、劣药、走私药品案件时,应有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参与。没收的药品,应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处理。
八、本《规定》由广州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九、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1992年12月16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非法制造、私藏枪支和其他凶器的规定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非法制造、私藏枪支和其他凶器的规定
广东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了维护社会治安,必须禁止非法制造、私藏枪支弹药和其他凶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条款的规定予以惩处。
非法制造、改装、买卖用于预备犯罪的火药枪、匕首、三角刮刀、大刀等凶器的,除没收凶器外,可处行政拘留或者送劳动教养,以及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条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私藏枪支、弹药,拒不交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条款的规定予以惩处。
私藏非生产、生活或专业需用的匕首、三角刮刀、大刀等利器和火药枪及其他用于预备犯罪的凶器,拒不交出的,处以行政拘留或者五十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送劳动教养。
第四条 明知是用于犯罪而提供枪支、弹药或其他凶器的,或者明知是犯罪使用过的枪支、弹药或其他凶器而予以窝藏的,均按共同犯罪论处。
第五条 盗用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设备、原材料,私造、改装枪支、弹药和其他凶器的,按本规定第二条予以惩处。对被盗用单位的有关人员,应按照情节轻重,追究责任,属于失职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属于知情而主动提供设备、原材料的,按非法制造枪支、弹药和
其他凶器论处。
第六条 凡非法私藏枪支、弹药、非生产、生活或专业需用的匕首、三角刮刀、大刀等利器和火药枪及其他用于预备犯罪的凶器的,在本规定公布后一个月内,要送交当地公安机关或所在单位的保卫部门。主动缴交的,可不予追究;逾期不缴交的,查获后按本规定第三条惩处。
第七条 检举揭发、协助查获非法制造、买卖、私藏枪支、弹药和其他用于预备犯罪的凶器有功的,给予表扬、奖励。包庇私藏或者代人藏匿枪支、弹药和其他用于预备犯罪的凶器的,按拒不交出私藏枪支、弹药和其他用于预备犯罪的凶器论处。
第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2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