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7 18:43:41  浏览:938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

国家计委、建设部


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


  为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促进经济适用住房健康发展,近日,国家计委、建设部联合颁布了《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加强房地产价格调控加快住房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发[1998]34号)要求,以保持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稳定为重点,积极开展房地产价格调控和住房价格新体系建立工作,对促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保持住房价格合理稳定、解决社会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起到了明显成效。据统计,从1998年至2001年,全国开发销售经济适用住房面积12149万平方米,占整个住房开发销售的20.14%,为150多万户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平均售价为1143元/平方米,为同期住宅平均售价1919元/平方米的60%。但在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方面,仍存在价格构成、价格审核及销售价格行为缺乏统一规范,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为建立有效的成本约束机制,使经济适用住房价格与中低收入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维护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和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适用住房健康发展,国家计委、建设部制定了《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对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进行了全面规范。
  《办法》明确界定,经济适用住房是指纳入政府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享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供应的普通居民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制定价格应当与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以保本微利为原则,与同一区域内的普通商品住房价格保持合理差价,切实体现政府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
  为统一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构成,《办法》规定,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由开发成本、税金和利润三部分构成。其中计入房价的企业管理费和利润以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含小区非营业性配套公建费)为基础,分别控制在2%和3%以内;对住宅小区内经营性设施的建设费用,开发经营企业留用的办公用房、经营用房的建筑安装费用及应分摊的各种费用,各种与住房开发经营无关的集资、赞助、捐赠和其他费用,各种赔偿金、违约金、滞纳金和罚款,以及按规定已经减免的费用等不得计入经济适用住房价格。
  为有利于促进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完善价格管理体制,《办法》规定,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由有定价权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建设主管部门在项目开工之前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对不具备在开工前确定公布价格和已开发建设的商品房项目经批准转为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的,由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在经济适用住房销售前,核算住房成本并提出书面定价申请,按照价格管理权限报送有定价权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确定。
  为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行为,切实保护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和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办法》规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销售经济适用住房,不得在批准的房价外加收任何费用或强行推销及搭售商品;凡未按办法规定确定或审批价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房地产管理部门不予核发销售(预售)许可证;建立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负担卡制度,凡涉及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建设项目收费,收费的部门和单位必须按规定在企业负担卡上如实填写收费项目、标准、收费依据、执收单位等内容,拒绝填写或不按规定要求填写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有权拒交。
  《办法》要求,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和涉及房地产建设项目收费的监督检查,对违反价格法规、法规规定的,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予以处罚。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丽水市瓯江干流莲都段生态河道管理办法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政府


丽水市瓯江干流莲都段生态河道管理办法

丽政令〔2007〕48 号


  《丽水市瓯江干流莲都段生态河道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



市 长:陈荣高

二○○七年三月十二日



丽水市瓯江干流莲都段生态河道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瓯江干流莲都段生态河道(以下简称生态河道)管理,保障河道行洪安全,保护河道水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河道综合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自然系统和谐互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生态河道管理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生态河道管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河道安全为重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依法管理、科学利用的方针,按照控制、保护、修复和适度开发的要求,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第三条 生态河道管理应确保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确保河道沿岸河滩、湿地、林带等组成的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水量可调度、水质可控制、生态可监测、防洪生态化、生物多样化、河滩湿地持续化的目标。

  第四条 生态河道管理范围包括:

  (一)干流上游至玉溪库区莲都与云和交界处,下游至莲都与青田交界处;

  (二)支流好溪至秋塘隔溪桥,小安溪至柴弄口,宣平港至港口大桥,松阴溪至大溪交界处;

  (三)河道两岸管理范围按有关规定依法划定。划定工作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国土部门根据批准的河流规划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审定后公布,并树立界桩。

  第五条 生态河道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是生态河道的主管部门,对生态河道实行统一保护、修复和管理。

  市发改、财政、建设(规划)、环保、城管执法、交通(海事)、国土、农业、林业、旅游、工商、公安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市农办、丽水开发区管委会、莲都区政府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生态河道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生态河道保护、修复、管理等费用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生态河道的义务,对破坏生态河道的行为有检举或者控告的权利。

  对保护生态河道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请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规 划

  第八条 《瓯江干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是生态河道的综合规划,是该段河道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开发与管理的依据,其他涉河专业规划应与本规划相衔接。

  第九条 在生态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涉水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总体规划》。

  第十条 必须严格执行《总体规划》。经批准的《总体规划》需要修改时,必须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三章 防洪防枯

  第十一条 在生态河道范围内从事防洪防枯工程建设的,必须根据防洪标准和生态河道生境要求,保证行洪安全,保持河道形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河谷绿地走廊。涉及航道的,应当兼顾航运的需要,并事先征求交通(海事)部门的意见。

  防洪堤线布置应符合安全、经济、生态的原则,沿江两岸防洪工程以生态堤为主,堤防尽量维持河道自然岸线,堤线尽量与河势、流向相适应。

  第十二条 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学调度和指挥能力,确保生态河道的防洪防枯安全。

  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应依据生态河道防洪防枯要求,组织编制防洪防枯调度方案,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生态河道防洪要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紧水滩、石塘、玉溪、开潭水库在汛期必须服从市防汛防旱指挥部调度。

  紧水滩、石塘、玉溪、开潭水库水电站业主必须加强对大坝及闸门的管理。应定期进行检测,及时维修,保证安全度汛。

  第十四条 在枯水期间,紧水滩、石塘、玉溪水库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和规划所确定的下泄流量下泄,确保生态河道的生态用水。开潭水库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所确定的水位(47米~47.5米)运行。

  第十五条 生态河道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除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外,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取水。

  第十六条 禁止在生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或不符合《总体规划》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破坏生态景观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第十七条 在生态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航道整治,应当符合行洪安全和防枯要求,满足航道通航技术等级要求,同时兼顾河道生态,并事先征求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八条 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占用生态河道水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不得占用生态河道水域;确需占用的,应当进行河道行洪论证,并依照《浙江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工程的义务,不得侵占、毁坏堤防、护岸、防汛、水文监测、水文地质监测等工程设施。

  第二十条 利用生态堤防堤顶兼做道路的,必须符合生态河道堤防安全、生态的要求,并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 严禁在生态河道堤顶和护堤地上开荒、种地、修渠、打井、取土、采石、采砂、爆破、建房等一切影响堤防安全的活动。

  第四章 水质控制与污染治理

  第二十二条 生态河道水体的水功能和水环境功能按照省政府批准的水功能区划和水环境功能区划执行。

  第二十三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水生态系统保护要求,明确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制定生态河道水质控制与治理计划。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对排污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水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情况实行检查。

  市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莲都区政府、丽水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编制沿河城镇污水处理规划,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统一处理,做到污水达标排放。

  莲都区政府和丽水开发区管委会应当按照职能分工,加强生态河道沿岸所辖区域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环境整治工作。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科学养殖畜禽,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控制对水体的污染。

  第二十四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生态河道实际,采取植被缓冲带、人工湿地、生态砾石曝气、河口生态修复等有效技术措施,控制水污染,增强河道防污染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

  第二十五条 禁止向生态河道倾倒垃圾、渣土、动物尸体和其他污染水体的物体;禁止上游紧水滩、石塘、玉溪水库向下游排放垃圾等漂浮物;禁止向生态河道内排放未经处理或超过规定标准的生产、生活污水。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生态河道日常保洁的管理工作。莲都区政府、丽水开发区管委会应协助做好河道保洁有关工作。

  第二十六条 在生态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或扩建排污口,应依法报经市环保、水行政等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七条 上游紧水滩、石塘水库应按规划控制网箱养鱼的总量和划定网箱养殖区域,玉溪、开潭水库不得进行网箱养鱼。

  第二十八条 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

  第二十九条 市环保、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生态河道水质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定期予以公布。

  第五章 生态保护与修复

  第三十条 在生态河道管理范围内开采砂石资源的,应当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并严格按照河道采砂规划进行开采。

  莲都区政府全面负责生态河道采砂管理工作,并制定相应实施细则,报市政府批准。

  市政府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协同做好河道采砂管理工作。

  第三十一条 砂石资源应逐步从开采河道天然砂为主向人工机制砂为主转变。除必要的河道、航道疏浚外,应逐步禁止开采河道天然砂。

  第三十二条 水行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莲都区政府应加强生态河道护堤、护岸林木的营造和管理。

  未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和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砍伐或者破坏生态河道护堤林木和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原生林木。

  第三十三条 水行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生态河道管理范围内采取积极的水土保持措施,增加植被覆盖,达到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的目标。

  在生态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交通、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同时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必须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凡涉及到防护林或古树名木的,还须报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并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三十四条 林业、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生态河道流域内的封山育林工作,严禁毁林开荒、烧山开荒和滥伐林木。

  禁止开垦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二十五度以下、五度以上的林地、荒坡地,必须经林业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已在禁止开垦的陡坡地上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应当在建设基本农田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退耕,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或者修建梯田。

  第三十五条 在生态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进行烧砖瓦、烧石灰等活动,未经许可不得采矿、采石、取土。同时根据“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对已有的裸岩、裸地进行治理。

  第三十六条 因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采矿以及自然灾害等主客观原因造成生态河道的生态景观、生态环境破坏的,市水利、交通(海事)、建设、林业、农业、国土等行政主管部门及莲都区政府、丽水开发区管委会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及时进行生态修复。同时,应加强宣传、建章立制,落实责任,切实有效地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十七条 河滩湿地保护、利用应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重在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河滩湿地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休闲和科普教育的作用。

  第三十八条 河滩湿地及生物群落保护应与湿地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应当加强河滩湿地保护,严禁随意开发;合理培育、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重点加强湿生植物种类、鱼类栖息地和洄游性鱼类产卵区、鸟类栖息地的保护与修复;加强综合治理,提高河滩湿地防洪排涝能力;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保护与恢复渔业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

  第三十九条 生态河道河滩湿地区域由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湿地生态资源综合评价划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树立界桩并予以公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破坏生态河道河滩湿地、禁渔区等的界标或者设施。

  第四十条 禁止擅自填埋或者围垦河道、水塘、湿地。确需填埋或者围垦的,应当经过科学论证,依法报经批准。

  在河滩湿地,未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批准,禁止采砂、取土、淘金、弃置砂石或者淤泥;禁止爆破、钻探、挖筑鱼塘;禁止存放物料、修建厂房或者其他建筑设施。

  第四十一条 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行捕捞。

  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以及其他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

  第六章 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

  第四十二条 生态河道景观资源包括:人文景观、原生态自然景观和水利、市政设施景观。

  生态河道景观资源应进行全面调查并进行分级保护与修复。应加强山水文化的挖掘与提炼,提升品位,使其符合绿谷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第四十三条 生态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景观资源开发利用,应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结合流域周边的景观特色,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有机结合。禁止建设破坏生态系统的项目和设施。

  第四十四条 生态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景观资源开发,必须符合景观资源开发规划,依法按基本建设程序报批时,还须征求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四十五条 生态河道景观资源开发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第四十六条 生态河道内的游船、餐饮船和从事旅游的竹排筏实行总量控制。具体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交通(海事)、旅游、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在生态河道管理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水行政等有关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规定,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或采取补救措施,并依法进行处理:

  (一)弃置、堆放阻碍行洪、航运的物体或种植阻碍行洪的树木和高杆作物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新建、改建或扩大排污口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围垦生态河道的;

  (四)未经批准或不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防洪标准、通航标准及其他有关技术要求,修建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或铺设跨河管道、电缆的;

  (五)毁坏水工程及堤防、护岸等有关设施,毁坏防汛设施、水文监测设施、水文地质监测设施和导航、助航设施的;

  (六)违反生态河道取水许可制度,擅自取水的;

  (七)擅自向下游增大排泄洪涝流量或阻碍上游洪涝下泄的;

  (八)向生态河道抛撒垃圾、动物尸体和其他污染水体的物体的;

  (九)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

  第四十八条 未经批准在生态河道内采砂或不按照批准的范围和作业方式开采砂石、随意弃渣,影响防洪的,由莲都区政府根据有关规定,依法进行处理。

  第四十九条 盗伐、滥伐或破坏生态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绿化草地的,由林业、水行政等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在禁止开垦的陡坡地开垦种植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规定,责令停止开垦,采取补救措施,并可以处以罚款。

  第五十一条 在生态河道,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的,违反关于禁渔区、禁渔期的规定进行捕捞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渔具、捕捞方法和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或者渔获物中幼鱼超过规定比例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没收渔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在生态河道管理范围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交通(海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予以处罚:

  (一)船舶无证营运的;

  (二)不按通航规定航行、作业、停泊和营运的。

  第五十三条 在生态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建设建筑物、构筑物的,由市水利、建设、国土、城管执法等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

  在生态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其它违法行为,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第五十四条 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河道监察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对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总体规划》确定的瓯江干流其他县(市)河段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六条 此前涉及本河道管理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与本办法有冲突的,以本办法为准。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



七台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七台河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的通知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七台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七台河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的通知


七政办发〔2012〕6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金沙新区、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直属单位:
  现将《七台河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


七台河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供水管理,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根据《城市供水条例》、《黑龙江省实施<城市供水条例>办法》等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用水及其相关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市公共供水,是指自来水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本办法所称自建设施供水,是指城市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主要向本单位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第三条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本市城市供水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办法的实施。
  规划、水利、环保、房产、公安、卫生、价格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供水管理工作。
  第四条 城市供水企业,以为用户服务的方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适应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 供水水源利用与保护

  第五条 城市供水实行保护水源、合理开发利用水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的原则,确保供水安全,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安排工业用水和其他用水。
  第六条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共同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利用水资源。
  第七条 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八条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 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倾倒垃圾和有毒有害物品;
  (二) 建造与水利、供水工程无关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
  (三) 挖沙、取土、采掘、挖窑、墓葬;
  (四) 设置码头、停靠船只、清洗车船、堆放物品;
  (五) 游泳、垂钓、捕鱼、炸鱼、养殖、狩猎、放牧;
  (六) 其他污染饮用水水源水质的行为。
  第九条 需取用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应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三章 供水工程建设

  第十条 城市公共供水工程和自建设施供水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应当按照城市供水专项规划及其年度建设计划实施。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应按规定建设配套节约用水设施,节约用水设施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规定。
  第十二条 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应由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十三条 城市供水工程的设计方案,应征求城市公共供水企业意见,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
  第十四条 城市供水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 城市供水工程建设使用的供水管材、材料、设备和器具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
  第十六条 新建项目的供水设施,应当按照一户一表、水表出户的要求设计、建设,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供水企业应当提供供水服务。
  已建项目的供水设施不符合一户一表、水表出户要求的,用户应当配合供水企业进行供水设施改造。

第四章 供水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第十七条 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供水单位对其管理的供水设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定期进行检测维修,确保安全运行。
  第十八条 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 修建建筑物、构筑物,堆放物料,挖坑取土,采砂、植树或者其他危害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安全的行为;
  (二) 在城市公共供水专用配电线路和设施上搭接其他用电线路;
  (三) 在城市公共供水专用配电架空电力线路保护范围内种植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树木或高秆作物;
  (四)在二次供水储水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堆放、储存有毒有害物品、放射性物品、垃圾或者饲养禽畜。
  第十九条 在安全保护范围内施工作业,可能危及城市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安全的,应当经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同意,并按照要求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建设单位在施工中造成城市公共供水设施损坏的,应当及时通知城市公共供水企业修复,修复费用及造成的损失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二十条 因城市建设需要改装、拆除或者迁移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应当依法报经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相关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二十一条 城市供水设施的在用管道、附件因老化、损坏等原因致使漏损或者供水水质、水压不符合标准的,管理单位应当及时维修、更换。
  表(阀)井井盖、公共消火栓等缺失、损坏的,管理单位应当及时补配或修复;不能及时补配或修复的,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第二十二条 严禁损坏、盗窃和擅自启闭、移动城市公共供水设施。
  第二十三条 城市供水设施的产权划分和管理责任:
  (一)从取水口到进户总水表以前的供水管道及设施(含总水表),产权属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并由其负责维护管理;
  (二)进户总水表以后的供水管道及其设施,分别依据产权所有关系负责维护管理;
  (三)公用给水站的表前表后设施产权均属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并由其负责维护和管理;
  (四)用户用水设施由其产权人负责维护管理;
  (五)自建供水设施和深度净化管道供水设施,按产权所有关系负责维护和管理。
  第二十四条 用户用水设施竣工后,应经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及城市公共供水企业验收合格,并向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办理供水手续。建设单位应对用户用水设施进行冲洗、消毒,经卫生部门和水质监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正式通水。
  第二十五条 城市公共供水管道和与其连接的用户自建户外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应当经供水企业查验合格后移交统一管理。

第五章 供水用水管理

  第二十六条 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供水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水质检测制度,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并将检测结果定期报送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并公示监测结果。
  第二十七条 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在供水输配管网上设立供水水压测压点,做好供水水压监测工作,确保供水水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八条 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供水水压标准,保持不间断供水,禁止擅自停止供水。
  因供水工程施工或者供水设施检修等原因,确需临时停止供水或者降低供水水压的,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应当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户,并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抢修超过二十四小时仍不能恢复供水的,应当据情采取必要的应急供水措施,保证生活用水的需要。抢修时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和卫生防护措施。
  第二十九条 城市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发生故障需要抢修时,可以先施工,后补办占道、挖道手续。抢修时必须拆除相关妨碍物的,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应当及时通知产权人,抢修后应当恢复原状或者依法给予相应补偿。
  第三十条 因特殊情况正常供水无法保障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可对用水单位采取临时限制用水措施,保障城市生活必需用水。
  第三十一条 供水企业应当制定供水服务规范和重大事故、不可抗力等各种情况的应急预案,设立供水管网设施应急抢修队伍和维修服务网点,提供二十四小时服务热线和紧急抢修抢险服务。
  第三十二条 用户应当按期缴纳水费。用户对水表计量有异议的,可提出验表申请,并按验表结果核收水费。用户逾期不缴纳水费的,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
  第三十三条 城市供水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城市供水价格的制定和调整,由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向物价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抄送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经物价部门按规定权限和程序依法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城市公共供水输配管网上直接装泵抽水或者采用其他方式盗用供水;
  (二)擅自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转供公共供水;
  (三)擅自改变用水性质。
  第三十五条 消防供水设施实行专用。公安消防机构应按季度将消防用水量通知供水企业。
  第三十六条 园林、环卫、市政等部门因作业确需用水的,应当向供水企业申请专用取水点,并报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使用部门应按规定期限向城市公共供水企业缴纳水费。
  第三十七条 工业用水和冷却用水应当采取循环用水、重复用水或其他节水措施,降低用水量。
  第三十八条 用水单位应当定期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合理评价用水水平,经测试发现不符合有关节水规定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整治改进。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用水量大的单位组织水量平衡复测。
  第三十九条 城市公共供水用户需要更名、过户、销户或者改变用水性质的,应当向城市公共供水企业申请办理有关手续,结清所欠水费。城市公共供水企业能够当场办理的,应当当场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应当自收到用户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不能办理的,应当书面告知用户理由。

第六章 二次供水

  第四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用水水压、水量要求超过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时,应当设置二次供水设施。
二次供水设施应当与建设工程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
  第四十一条 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的用户,需新建、改建、扩建二次供水设施的,应当告知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并提供有关资料。
二次供水设施不得擅自与城市公共供水管道直接连通。
  第四十二条 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的二次供水设施应当设置足够调蓄容量的储水设施,避开供水高峰时段向储水设施蓄水,以保证连续供水。
  第四十三条 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的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当通知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参加。
  第四十四条 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的二次供水设施,按照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可以移交城市公共供水企业统一管理、维护。
  第四十五条 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当保证二次供水设施完好,保证水质、水压合格。
  第四十六条 由于工程施工、设备维护检修等原因需要降压供水或暂停供水的,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户;因设备故障或紧急抢修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抢修同时通知用户。
  停水超过二十四小时的,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当采取应急供水措施,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第四十七条 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对二次供水水质每月至少检测一次;对二次供水设施每半年至少清洗、消毒一次,并建立清洗、消毒档案。
  第四十八条 二次供水水质受到污染时,管理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供水,并组织清洗、消毒。
  第四十九条 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完毕,经依法认证的水质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方可投入使用,检测结果应当向用户公布。
  第五十条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运行的监督管理。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二次供水生活饮用水水质的监测,每半年至少抽检一次。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供水条例》、《黑龙江省实施<城市供水条例>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二条 阻挠、防碍或漫骂、殴打供水管理、作业人员或有意破坏供水设施,构成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依法应当由水利、环保、卫生等部门处罚的,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五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十五条 城市供水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