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韶关市土地储备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12:24:52  浏览:826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韶关市土地储备办法

广东省韶关市人民政府


韶关市人民政府令第30号


《韶关市土地储备办法》已经2006年6月27日韶关市人民政府第十一届4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徐建华











二○○六年七月十二日







韶关市土地储备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盘活存量土地资产,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城市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辖区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储备。

第三条 韶关市土地储备出让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批准本市土地储备计划,监督计划执行和资金运作情况,监控土地资产运作,协调解决土地储备中的重大问题。

市国土资源局(下称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储备计划的审核和土地储备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发改、财政、建设、规划、物价、监察、审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做好土地储备工作。

第四条 韶关市国土资源储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储备中心)受市政府委托,在领导小组和国土资源部门的领导下,代表市政府实施土地储备工作。

政府对土地实行垄断运营和计划供应。除储备中心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储备土地。

第五条 下列土地应当纳入储备范围:

(一)为实施城镇规划而批准征收的土地和农地转用的土地;

(二)为公共利益需要收回的土地;

(三)因单位撤销、解散、破产、产业结构调整、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的行政划拨土地;

(四)经核准报废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国有土地;

(五)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土地;

(六)为实施城镇规划收回的土地;

(七)政府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

(八)土地使用权转让中申报价格比标定地价低20%以上,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而取得的土地;

(九)土地使用者向政府申请收回的土地;

(十)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无主土地;

(十一)其他需要储备的土地。

第六条 纳入储备范围的土地由储备中心向社会公布,并抄送发改、规划、财政、建设等有关部门。已公布纳入储备范围的土地,产权登记部门不得为其地上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办理产权变更登记。

第七条 储备中心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及土地市场供求状况,编制土地储备年度计划,经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储备中心应当严格按照领导小组批准的土地储备年度计划实施。确需改变计划的,应当经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同意,重新报送领导小组批准。

第八条 纳入储备范围的集体所有的土地,通过征收的方式储备。

第九条 下列国有土地,通过无偿收回的方式储备:

(一)因单位撤销、解散、破产、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的行政划拨土地;

(二)经核准报废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国有土地;

(三)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土地;

(四)政府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

(五)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其他国有土地。

第十条 下列国有土地,通过有偿收回的方式储备:

(一)为公共利益需要收回的土地;

(二)因企业改制、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调整出的行政划拨土地;

(三)为实施城镇规划收回的土地;

(四)依法应当有偿收回的其他国有土地。

第十一条 以征收、收回的方式储备土地的,土地储备程序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 下列国有土地,通过收购的方式储备:

(一)土地使用权转让中申报价格比标定地价低20%以上的国有土地;

(二)土地使用者向政府申请收回的土地;

(三)可以依法收购的其他国有土地。

第十三条 以收购的方式储备国有土地应当遵循下列程序:

(一)收购登记。由储备中心向土地使用权人发出土地收购通知书。土地使用权人接到通知后,应当持有关资料到储备中心进行收购登记。土地使用者向政府申请收回土地的,直接持有关资料向储备中心申请收购,办理收购登记。

(二)资料移交。土地使用者向政府申请收回土地的,应当向储备中心提交下列资料(通知收购的,应当提交除申请书之外的下列所有资料):

1、申请书;

2、法人身份证明书(属个人的,为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委托办理的,应当提供授权委托书;

3、营业执照及复印件;

4、土地使用权合法凭证;

5、房屋所有权合法凭证;

6、土地平面图;

7、主管部门意见;

8、其他需要提交的资料。

(三)权属核查。储备中心对申请人提供的土地和地上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的权属情况、面积、四至范围、土地用途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报国土资源部门审核。

(四)价格确定。储备中心与土地使用权人协商委托具有相应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对土地、地上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的收购价格进行评估,参照评估价格,协商确定收购价格。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土地收购价格按照土地转让申报价格确定。

(五)征询规划意见。储备中心根据申请和实际调查情况,向市规划部门征求意见,确定土地规划用途及规划控制指标,并出具规划图件。

(六)投资分析。储备中心根据调查和规划部门出具的意见,结合评估结果和土地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土地收购的投资总额和收益进行分析,作为土地收购决策的依据。

(七)方案报批。储备中心根据土地权属调查和投资收益分析结果,拟定土地收购、储备、出让的具体方案,报国土资源部门批准。

(八)签订合同。土地收购方案批准后,由储备中心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一般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1、合同双方当事人;

2、土地的位置、四至范围、面积、用途及权属依据;

3、收购价款、支付方式和期限;

4、土地交付的期限和方式:

5、双方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6、违约责任;

7、纠纷处理的方式;

8、双方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九)支付价款。储备中心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约定的土地收购价款、支付方式和期限支付;以土地置换方式收购的,结算并补偿差价。

(十)权属变更。储备中心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的约定支付价款后,向国土资源局、建设等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权属注销登记手续。

(十一)土地移交。原土地使用权人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向储备中心交付被收购的土地和地上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土地使用权交付后,即纳入市政府土地储备库管理。

第十四条 土地储备涉及城市房屋拆迁的,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的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储备中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储备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进行前期开发利用或者处理:

(一)拆迁安置。储备中心接收储备土地后,可以根据储备土地的实际和规划用途,依法对储备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实施拆迁安置。委托拆迁的,应当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拆迁单位。

(二)前期开发。储备中心在储备土地供应前,应当完成储备土地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的拆除和土地平整以及设施配套等前期开发工作。前期开发应当采取招标的方式确定工程施工单位。

(三)土地利用和整理。储备土地交付后供应前,储备中心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对储备土地使用权单独或者连同地上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进行利用:

1、出租。储备中心应当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承租人。

2、抵押或者临时改变用途。储备中心应当依法到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或者登记手续。

3、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储备土地进行整理(包括对储备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进行修葺、拆除和清理处置等)。

第十六条 储备土地用于经营性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应当通过有形土地市场采取公开招标、拍卖、挂牌交易或者上网竞价的方式确定土地使用权人。具体操作办法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储备土地用于非经营性用途的,可以通过协议出让或划拨的方式确定土地使用权人。

第十七条 土地储备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泄露机密,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贿、受贿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储备中心未将土地储备收益上缴财政的,由财政部门责令纠正;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土地储备资金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另行协商制定。

第十九条 各县(市)土地储备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6月20日颁发的《韶关市土地收购储备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科研事业费拨款管理暂行规定

山东省政府


山东省科研事业费拨款管理暂行规定
山东省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科研事业费的宏观管理和合理有效地使用,增强科学研究机构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科研同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根据《国务院关于科学技术拨款管理的暂行规定》(国发[1986]12号,以下简称《规定》)和国家科委、财政部《关于做好地方科研事业费划转工
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原则,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省、市地、县各级科研事业费,自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起由各级财政部门拨交同级科委统一归口管理,并按财政部制定的新的国家预算收支科目执行。各级财政部门在移交前,已按原经费隶属关系拨给非科委所属单位一九八七年的科研事业费,应清理收回,改由各级科委拨付

今后,省及市地、县财政,按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安排各级科研事业费的支出预算。
第三条 省级科研事业费划归省科委归口管理的范围,为省直各部门的科学研究费及省科委、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省医科院、省科协的科学事业费;原来由财政拨款,不在科学研究费中开支的省属独立科研机构的经费,原则上也应划转;同一部门既有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又有社会科
学研究机构的,其科学研究费一并划转。省社会科学院、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地方史志办公室的科学事业费暂不划转,不在科学研究费内开支的企业、高等院校、医院所属非独立研究机构的经费不划转。
市地、县科研事业费的划转范围,由各市地、县根据国务院《规定》和国家科委、财政部《通知》精神,结合实际情况研究确定。
第四条 科研事业费划转的基数,为一九八六年度调整预算数(扣除一次性拨款,但不扣除正常业务费、设备费、修缮费等,以及因改革试点而减发的拨款),连同一九八七年正常增长的部分。
今后科研单位由于事业发展而要增加经费时,由科研单位写出报告,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经科委审核后报请财政部门视财力情况统筹安排。
第五条 科研事业费划归科委管理后,新增独立科研机构及人员,在按有关规定报批前,要首先征得同级科委和财政部门审查同意。经批准后,属科研事业费开支的单位,事业费指标由同级财政部门核增,自收自支的科研单位,其经费从本单位的收入中解决。
第六条 科研事业费的年度计划,由科研单位编报,经主管部门审查、汇总后报同级科委审核,根据财政安排情况下达,同时抄送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各级科委每年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科研事业费的年度预、决算和资金使用情况。
第七条 科研事业费按不同类型科研单位实行分类管理。
1.主要从事技术开发和近期可望取得实用价值的应用研究工作单位,国家拨给的科研事业费要逐年减少,争取在五年内基本或完全停拨。
2.主要从事医药卫生、劳动保护、计划生育、灾害防治、环境科学等社会公益事业的研究单位,从事情报、标准、计量、观测等技术基础工作的单位及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事业费仍由国家拨款,实行包干。包干事业费要与当年完成的任务挂钩。具体办法由省科委会同省财政厅另行制
定下达。
3.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近期尚不能取得实用价值的应用研究工作的单位,其科学研究经费要逐步做到主要依靠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决,国家只拨给一定额度的事业费,以保证其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及公共设施费用。
4.从事多种类型研究工作的单位,其科研经费来源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多种渠道解决。
第八条 从事技术开发等工作的科研机构减下来的事业费,三分之二由同级科委统一掌握,三分之一给主管部门,这部分经费主要用于改善科研条件,发展科技事业,不得用于基本建设。具体使用管理办法由省科委会同省财政厅研究制定。财政部门负责财务监督。
第九条 事业费包干的科研单位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任务外还能取得合理收入的,其纯收入不超过本单位当年包干事业费20%的,全部留给本单位;超过部分,一半用以冲抵下一年度的单位事业费拨款,一半留给本单位。单位留用部分,分别用于发展基金、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其中
发展基金不得少于50%。
第十条 科研事业费划转科委归口管理后,各主管部门与所属研究所的隶属关系不变,其它经费渠道不予中断。
第十一条 各类科研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仍由原渠道开支。
第十二条 各类科研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管理规定办理,原渠道不变。
第十三条 各级科委、财政部门要指定有关机构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共同做好科研事业费的划转和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 各市地、县可根据本规定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科研事业费管理办法。
第十五条 本规定由省科委负责解释。



1987年4月5日

乌海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对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城市低保的实施方案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乌海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对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城市低保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海政办发〔2004〕52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乌海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对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城市低保的实施方案》已经2004年11月16日市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将我市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城市低保,是市委、政府关心弱势群体生活,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市城乡一体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切实保障全市农村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健全完善我市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起到重要作用,各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对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并报市民政局。

二○○四年十一月十日

乌海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对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城市低保的实施方案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乌海市委、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改革方案》要求,为切实保障我市农村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推进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消除体制障碍,打破城乡壁垒,缩小城乡差距,依托城市,改造农村,吸纳农村人口逐步向建成区集中,不断提升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救助、社会互助、子女赡养、稳定土地政策”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分类施保”和动态管理的原则;坚持鼓励劳动自救、不养懒汉的原则,合理确定救助对象,突出保障重点。采取政府救助与社会互助相结合、生活救助与扶持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切实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三、保障对象
此次城乡一体化改革中户籍变更为“乌海市居民户口”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我市常住农村居民。新落非农业户的外来人口,3年后没有固定收入来源方可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保障对象采取分类施保的办法:
(一)对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和抚养人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即“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予以重点保障或全额保障。
(二)对于因病、因残、因灾导致家庭丧失主要劳动力或单亲家庭等靠自身努力难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的农村特困家庭予以重点照顾,给予差额保障。
(三)对虽有一定生产劳动能力,但因天灾人祸导致家庭贫困的,可给予临时性救助。
四、申请与审批程序
(一)由户主向所在的村(嘎查)委会提交书面申请、户口簿和身份证及其它相关证明,村(嘎查)委会对其家庭人口、家庭收入情况以及实际生活水平进行核查,之后召开村(嘎查)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初步确定保障对象,并在村(嘎查)务公开栏张榜公布5天。群众无异议的,申请人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表》(一式二份),由村(嘎查)委会签署意见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二)乡镇人民政府对于村(嘎查)委会上报的材料进行复审,并入户调查,经审核认定符合条件,群众无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签署意见后报区民政部门审批。
(三)区民政部门对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材料审核并按要求入户抽查无误后,予以批准,并委托申请人所在村(嘎查)委会张榜公布5天,如无异议,则确定为保障对象。
五、保障标准及方式
(一)执行现行的乌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于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对低保补差标准要实事求是,避免盲目性和互相攀比。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财政承受能力和居民群众最低生活需求适时进行调整。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于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农转非农村居民主要实行差额救助,全部实行现金发放。低保对象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和存折到各区委托的金融机构领取低保金。对于五保户和因病丧失主要劳动力、行动不便的,由乡镇民政办委托专人将低保金送到保障对象家中。低保金由各区民政部门年度核定,并通过银行或邮政储蓄部门按月实行社会化发放。
六、家庭收入核算办法
(一)下列收入计入家庭收入
1、家庭所从事的农、林、牧、渔业收入(货币和实物收入);
2、外出务工所得收入;
3、家畜禽及其产出所得收入;
4、家庭成员的储蓄存款、有价证券及利息收入;
5、子女的赡养、抚养性补贴及继承的遗产、遗赠等;
6、房屋租赁收入;
7、临时救济款物;
8、其他应当计入家庭收入的。
计算公式:耕地亩产收入=平均亩产量×农产品出售价-各项成本费用;牲畜每头(只)出栏收入=牲畜单体重量×出售价(市场价)-各项成本费用;打工收入(季节工6个月)按男劳力每天30元计算,女劳力每天15元计算。
(二)下列人员虽人均收入达不到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不予纳入保障范围1、有劳动能力和生产经营条件,但不积极从事生产活动,拒绝参加公益性劳动及政府组织的其他义务劳动、好逸恶劳的人员;
2、因参与赌博、吸毒及从事其他违法活动造成家庭贫困的;
3、家庭隐性收入虽无法查明,但其生活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且群众反映强烈的;
4、从2004年城乡一体化实施农村低保后,违反婚姻和计划生育政策的;
5、其它不应当纳入低保范围的。
七、保障资金的来源及管理
(一)保障资金的来源主要靠各级政府投入。采取分级负担的办法,除自治区承担部分外,剩余部分由我市地方财政负担,原则上按市级承担50%,区、乡两级承担50%的比例筹措,区、乡两级承担部分以及各占比例由各区自定。
(二)保障资金必须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和乡镇政府每年要根据保障对象的数量和所需资金的测算情况,年底提出下年度的用款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纳入预算管理,并向上级政府写出报告,包括保障对象的数量、本级预算情况及需上级拨付资金的数额。
(三)保障资金由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各乡镇要按时向上级财政、民政部门报送统计报表。
(四)财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用于农村低保工作的表证印制、调研、培训、核查、建档等。
(五)农村五保户的供养金统一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确保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群众的一般生活水平。
(六)市区两级财政、民政部门每年将保障金及时拨付到位,确保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
(七)各级财政、民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城乡一体化改革后农村低保资金的监督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畅通村民举报渠道,充分发挥村(支)委会的监督作用,确保低保资金不被贪污、挤占、挪用。
八、保障对象的管理
(一)农村低保对象社会保障实行“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管理制度。
(二)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年度调整。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家庭收入发生变化的要及时增发、减发或停发低保金。对取消低保待遇的,管理审批机关要履行必要的程序,办理取消低保待遇手续。村(嘎查)委会、乡镇政府每半年、区民政部门每年对农村低保对象核查一次,入户核查分别为村(嘎查)委会、乡镇政府100%入户审核、区民政部门50%入户抽查,市民政部门不定期抽查。《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批表》、《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由各区民政部门负责印制发放。
(三)各级民政部门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编制低保对象保障的有关统计科目,承担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工作。对各地低保对象的保障人数、补差标准、保障资金数额等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并逐级上报,监督保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接受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查询。
(四)各区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嘎查)委会要建立相应的农村低保对象的档案管理、统计台帐和统计报表制度,分级对低保户的资料进行归类、建档、立卡,要实行微机与档案同步管理,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各区可根据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以补充完善本实施方案。
本方案由乌海市民政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执行。